首页>滚动 > >正文

上海全力打造一流金融营商环境


(资料图片)

中国经济导报、中国发展网讯 鲍筱兰 倪珺 4月27日,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”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三场。会上,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介绍上海优化金融营商环境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关情况。

近年来,上海围绕市场主体需求,锐意进取、积极探索,全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一流金融营商环境,金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,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,金融市场活力充分迸发。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:

第一,持续增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能力,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第二,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,为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第三,持续推动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,为金融服务赋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第四,持续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制度,为更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第五,持续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,为金融人才落地生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

数据显示,2022年末,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2%。发挥科创板示范引领作用,成为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首选地。截至3月末,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510家,累计首发募资额7717亿元,总市值6.6万亿元。同时,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,累计服务企业55万户次,支持发放贷款3800亿元。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已累计突破2000亿元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,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三年排名第一。

周小全表示,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对标全球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水平,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,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,维护金融安全运行,打造近悦远来的金融营商环境,为上海进一步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夯实基础。

具体来说,一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,打造国际金融中心“升级版”。贯彻落实“浦东引领区意见”,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的优势,提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。以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契机,创新机制安排,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“转接口”,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。以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为抓手,通过高水平制度供给,从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,打开新的发展空间,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,更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。同时,进一步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,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。深化全球资管中心建设,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。

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,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。完善金融市场体系、产品体系、机构体系、基础设施体系,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。建设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,配合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,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。深入探索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,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加大风险压力测试,加快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。培育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体系,加大金融衍生品供给,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。完善多层次、广覆盖、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,加快金融机构集聚,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项目落地。打造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,高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统一对外开放,增强面向国内国际的服务能力。

三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,着力提升融资效率、降低融资成本。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。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配合,全力服务“3+6”重点产业集群发展,尤其是科创、中小微、民营企业,加强金融中心与经济、科创、贸易、航运中心的联动,形成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。健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,打响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品牌。兜牢民生底线,加大养老、医疗、健康等产业金融支持力度,保障民生重点领域。

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,全面提升金融治理和服务水平。深化法治建设,修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。加强地方金融监管,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。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,守牢不发生区域性、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。建设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,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。打造金融人才引育留用完整闭环,引进留住具有国际视野、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人才。探索开展金融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,支持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